2017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综合知识精选练习二
- 时间:
- 2019-02-27 17:22:37
- 作者:
- 胡老师
- 阅读:
- 来源:
- 云南教师资格证报名
1.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同情等能力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 )。
A.父亲
B.母亲
C.同龄人
D.教师
【答案】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同龄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在幼儿语言障碍类型中,“说话节律不顺畅,夹杂复杂字音”是哪种语言障碍的症状?( )
A.口吃
B.失语症
C.语言发展迟滞
D.发音异常
【答案】A。解析:“说话节律不顺畅,夹杂复杂字音”是口吃的症状。发音异常在语言障碍中最常见,包括音的替代、省略、添加、歪曲及齿音不清等。失语症是因脑部受伤而致言语功能异常,不能了 解语言,亦不能使用语言。语言发展迟滞是指说话时语句破碎且字句少。
3.以下关于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儿童动作的发育受后天环境的制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
B.语言的发展是儿童对环境的反应
C.学前儿童的情绪是成熟和分化的结果
D.遗传因素决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答案】C。解析:儿童动作的发育,受生物预置程序化的制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A项错误;认知的发展是儿童对环境的反应,B项错误;环境因素决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项。
4.( )是影响生长发育的最基本的因素,它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可能性。
A.先天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答案】A。解析:先天遗传因素是影响生长发育最基本的因素,它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可能性。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
5.3~4岁幼儿所掌握的词汇中,( )占多数。
A.名词和形容词
B.动词和副词
C.名词和动词
D.数词和量词
【答案】C解析:3~4岁幼儿所掌握的词汇中,名词和动词占多数,这是由他们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决定的。因为名词代表着具体的东西,动词与具体动作联系着,这些具体东西和具体动作是幼儿生活中常常经历和感知到的,所以容易掌握。
6.人生的第一阶段,也是人生中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
A.青春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学前期
【答案】D解析:学前期是人生的第一阶段,也是人生中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时期。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
7.( )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
A.科学
B.艺术
C.文学
D.健康
【答案】B解析: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8.教育学上称"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的时期为( )。
A.关键期
B.转折期
C.危机期
D.最近发展区
【答案】D解析: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9.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 )幼儿能够集中注意l0分钟左右。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答案】B解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左右,4岁幼儿的注意可保持l0分钟左右,5~6岁的幼儿的注意能保持20分钟左右。
10.( )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A.观察
B.思考
C.倾听
D.分析
【答案】A解析:观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主要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即通过广义的观察来学习,幼儿的观察学习常与模仿相联系,幼儿的模仿学习比婴儿多得多。
【简答题】
1.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答案要点】
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是密切联系着的。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知觉是多种感觉的有机结合,但它不是个别感觉成分的简单总和,它包含了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感觉成分的作用,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也丰富得多。感觉也不能脱离知觉而孤立存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感觉到事物个别属性时,就同时知觉到具体事物的整体。任何整个事物及其个别属性都是密切联系的。知觉与感觉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统称感知。
2.简述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答案要点】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简述幼儿注意较难集中的原因。
【答案要点】
幼儿的注意处于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初步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还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因此很容易出现分心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单一,较为单调。
(2)无关刺激的干扰。
(3)较难进行注意的转移。
(4)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4.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案要点】
性格与气质都是描述个人典型行为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性格是后天的,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不容易改变;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
第三,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性格与气质又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先从气质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上来看,首先,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它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就表现出来,婴儿的气质特征会影响家庭环境,影响父母或其他哺育者的不同行为反应。其次,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
最后,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再从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来看,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免费领取教资笔试/面试/普通话备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