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云南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习题-德育
- 时间:
- 2023-02-17 16:10:56
- 作者:
- 徐老师
- 阅读:
- 来源:
- 云南教师资格证报名
点击加入>>>【云南教师资格证考生交流群】
1.在小组讨论中,关于什么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A选项,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亦称道德观念。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B选项,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它与道德认识一起,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抑制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C选项,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
D选项,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综上,故答案选择A选项。
2.在品德形成过程中,哪一个阶段会主动的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想接近,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信奉
2.【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A选项,依从包括丛众和服丛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釆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行为受外界压力而不是内在需要的影响。
B选项,认同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圭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学生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C选项,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贫停体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品德便形成了。
D选项,内化也叫信奉。
综上,故本题选择B选项。
3.以下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中哪一个是外部因素( )
A.同伴群体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识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综上,故本题选择A选项。
4.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过度早恋的危害”,形成了“拒绝不良早恋”的认识,共同提出相应的要求被同学们认可。这种培养品德的方法是:( )。
A.有效的说服 B.利用同伴(群体)约定
C.价值辨析 D.树立良好榜样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A选项,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B选项,利用同伴(群体)约定。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的集体约定来改变学生的态度。群体成员共同讨论规定、原则,如果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鼓励学生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题干中,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过度早恋的危害”,形成了“拒绝不良早恋”的认识,共同提出相应的要求被同学们认,属于群体约定。
C选项,价值辨析。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需经历二个阶段七个子过程。(1)选择阶段:①自由选择;②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③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进行选择。(2)赞赏阶段:①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②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3)行动阶段:①按自己的选择行事;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D选项,树立良好榜样。榜样行为的示范有多种方式:既可以通过直接的行为表现来示范,也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来描述某种行为方式;既可以是身边的真人真事的说法的示范,也可以借助各种传播媒介象征性地示范。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选项。
5.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德育组织形式。我国中学德育途径是广泛的,其中,基本途径是( )。
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课时分配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途径。常见的德育途径有: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班主任工作。其中,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学校德育最基本的途径。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
综上,本题选择A选项。
二、多选题
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以下哪些属于长善救失原则( )
A.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B.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C.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D.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1.【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长善救失原则的贯彻要求。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该原则的贯彻要求有: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D选项是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要求。故本题选择ABC。
三、判断题
1.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三方面。( )
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概念。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故本题说法错误。
2.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
2.【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是以提升受教育者的品德水平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故题干说法正确。
以上就是2023年云南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习题-德育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考生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云南教师资格相关资讯,如云南教师资格证试题资料、考试时间、小学教师、报考条件等,可以及时关注云南教师资格网。